晒书_蒲松龄晒书_晒晒自己见过的大胸(2)
和签名本一样有优越感的是著名书店的图书章。从巴黎圣母院脚下的莎士比亚书店经过时,别忘了买本书,盖一个专属的莎士比亚图书章。买什么无所谓,图书章才是逼格之选。
去掉腰封再读书,这是种美德。即便买来不读,晒书之前也务必摘掉腰封,以显示购入此书绝非听信梁文道或者陈丹青,而是你独立思考的选择。
网上流传着一条著名的约会法则:如果他家里没有书,就不要和他上床。可见,男人最好的饰品是女人,房子最好的软装是图书。这一需求催生了一个新兴职业——职业配书人。他们熟知各大权威机构图书榜单,懂得根据客户的不同职业、年龄、需求配备所需数量的图书。你可以不知道《红楼梦》,他们会帮你买对版本;你可以不懂英文,他们会让你采购的原版书不闹笑话。如果有需求,他们甚至可以在书里做上适量批注,好像你真的读过一样。
去掉腰封再读书,这是种美德。
需要警惕的是,约客人、爱慕对象上门前,先拆掉图书包装,以防露出不爱读书爱晒书的马脚。
想要在聊天时举重若轻地晒书,就难度大增。首先,你要肚子里真有些墨水,哪怕是翻翻作者简介和序言,哪怕是在豆瓣网上看几篇图书摘要。信手拈来地谈论细节比复述概要更能吸引人,“最近在重读莎士比亚”与“最近在读莎士比亚”之间只差一个字,但秀出的文学底蕴却差了几个档次。
拯救书籍的本质还是拯救阅读
在真正的阅读者越来越稀有的今天,我们讨论如何晒书,既是无奈之举,但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选择。埃科早就在《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中展露了阅读危机的悲观论调:“即使是那些小范围内的收藏,或‘当代派的’收藏,都常常是一种慈善行为。我意指这是一种生态关怀,是因为我们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鲸鱼和马西干棕熊,还包括书籍。”
拯救书籍的本质还是拯救阅读,埃科的悲观主义里尚存一点点奢望。他渴望留存书籍,让后来人和他一样,用书籍为自己的生命“买一份保险”,在阅读中得到“永生的一小笔预付款”。
今天,我们拥有更便捷的阅读方式,iPhone、kindle、平板电脑和各种高科技阅读器。就像互联网时代的其他产品一样,我们热衷于讨论渠道,而非内容。
阅读渠道变了,阅读的本质——内容仍然是最重要的。
在中国,书是性价比最高的变得高贵的物质,但阅读是最低效的看起来高贵的途径。
在这个注重效率的时代,读书是低效的,读无用之书更是无用。
读书无用,但无用的事总是快乐的。就像毛姆在《书与你》中描绘的那样,读书不能帮我们获得学位,也不能谋生糊口,不会教我们驾船,也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发动汽车。但它能让生活丰富,因圆满而感到快乐。
如果,我们能真正地享受它。
DF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