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现实意义_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_三个代表(3)
(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条件,在党的、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强调要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个由“建设”到“建成”的目标,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目标,是与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同时,党的着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制度保障,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要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围绕这样的目标要求,党的对推进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应该说,党的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总体要求。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准确领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基本思路,准确领会党的关于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系统性,加大各项任务的推进和落实力度,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把党的的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关键也在党。党的以来,我们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我们党已经拥有8260多万名党员,2007年以来新入党的达1480多万。新形势下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党肩负的使命还不完全适应,党员、干部队伍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科学发展观把加强党的建设同推动科学发展贯通起来,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新要求,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党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制度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的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党的建设成效体现到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体现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主义执政党上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党的报告在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进一步作出精辟概括。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达到党的所要求的新高度。
(一)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如果它硬要当作经济问题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