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生产关系三要素_生产力和生产关系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016-12-20 15: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谬论

在我国大陆,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常识”,因为这是教科书里面的重要概念,是的论断。然而,的这一论断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而且自相矛盾。所以,这条所谓的“常识”必须颠覆。

一、“生产力”不是物质概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主义《经济学》里面一组对应的概念,不属于哲学上的矛盾概念。因为,虽然“生产关系”可以视为精神性的存在,但是,“生产力”本身并不是物质概念,而是物质生产中的 “能力指标”概念。“能力”怎么能够等同于“物质”呢?而所谓“社会生产力”,对于一个生产加工型企业(集团)来说,生产速度、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力的标志,它也只是一个或一组数据,显然不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能构成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关于它们之间谁决定谁、谁先谁后的问题,并不是个哲学问题,而是属于概念体系的语言逻辑判断、以及实践论证的问题。因此,不能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当作“物质与精神”矛盾概念来对待,不能直接地作出唯物主义的或唯心主义的哲学判断,而应该依据基本的事实,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二、从社会变革的实践来判断

主席曾提出:“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著名的论断,这句话本身包含的真理性毋庸置疑,因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一切社会变革——包括革命,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也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目的,这是明显的事实。革命,是社会变革的一种激烈的方式,革命都或多或少地采用手段,需要付出巨大的社会代价。从形式逻辑上看,“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这一判断,是基于因果关系的判断,在这里,“革命”是手段,“解放生产力”是结果、是目的。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呢?显然,革命的原因是“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革命的对象就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要建立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然后再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过程可以表述为:

革命——改变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

在上述“生产关系——生产力”的互动过程中,改变生产关系是“因”,是必要的过程,是前提条件;提高生产力是“果”;而“革命”则是属于外力的介入,可以说,“革命”是出于人们对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这一因果关系中潜在的判断是:“只有改变生产关系,才能发展生产力。”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这是不可逆转的因果关系。如果得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的判断,那就显然是颠倒了因果关系,是错误的判断。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都是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革去改善生产关系,从而提高生产力。要特别强调的是,社会变革,是出于人们对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请注意:是人的要求,而不是生产力的要求,生产力是不可能提出任何要求的);期望并且推动社会发展的是人而不是物。由此可以看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或主导的作用,而只可能是属于被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三要素……

下面继续论证,解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三、从生产力形成的过程来判断

首先考察人类社会最原始的生产活动。社会历史学告诉人们,人类在原始社会早期的狩猎活动中,只会使用最简单的工具,如木棍、石器之类,一个人单独去狩猎很难有所收获,还可能被野兽伤害,所以就要成群结队地去狩猎。这就是说,原始人在出去狩猎之前,首先要组织起来,成为一个集体,要确定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生产关系,然后才带上木棍、石器,去寻找、去围攻猎物。在这一过程中,显然,首先要明确分工协作关系——生产关系,使之预存于劳动者的思想意识中,这时,“生产关系”实际上就已经是一种潜在性的存在了;其次是要有工具;而获得猎物的数量则是最终的结果,是“生产力”的体现。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只有先确定合理、有效的生产关系,才能形成更为有效的生产力,才能获得更多的猎物。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先有生产关系后有生产力,并且,生产关系直接决定生产力。

对于军队来说,战斗力犹如生产力,……。

人类复杂的劳动过程,也是先有生产关系,后有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其实问题很简单,任何的社会劳动,都必须首先把劳动者组织起来,明确劳动关系、劳动分工,也就是要预先确定生产关系,不确定生产关系,就无法组织生产,再先进的劳动工具都发挥不了作用,都形成不了生产力。所以,生产关系永远都是先于生产力形成;相对于生产力来说,生产关系首先是作为一种隐性的、潜在性的存在,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它永远是第一性的,生产力永远是结果,这是非常客观现实的情况,并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四、由“生产力三要素”原理得出的结论

在社会化大生产情况下的生产过程,尤其是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考察,提出了“生产力三要素”,具体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生产力;还指出,生产关系中又包含了社会分工、社会分配、所有制这三个因素。这种综合和概括,涵盖了自然、社会与人诸方面的因素,正确体现了社会生产劳动的本质,可以作为分析生产力问题的依据。

既然生产力是由“三要素”构成,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行,这就意味着,是“三要素”决定生产力,并且是任何一个要素都决定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决定“三要素”;换句话说,是生产力取决于三要素,而不是三要素取决于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所要追求的目标、结果,结果不能决定前提条件和过程。并且,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指“劳动者群体”,他们体现了全部的生产关系,可以抽象为生产关系本身;另外两个要素也部分地接受生产关系的支配。没有劳动者群体(生产关系),就没有生产,也就不会有生产力,因此可以确认:生产关系直接决定生产力,没有生产关系就没有生产力。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清晰的逻辑判断,并不是复杂的、深邃的哲学问题。

用数理逻辑概念来理解,“生产力三要素”既然是受到生产关系的支配,那它们就都是生产关系的函数, “生产关系”是函数中的自变量。生产关系三要素另外,三个要素既然是结合在一起,那么,它们之间就不是相互独立的、数量相加的关系,而是“与”的关系,即“相乘”的关系,这三个函数相乘的结果就等于生产力。而三个函数相乘的结果乃是多次函数,至少是三次函数。这样,生产力最终可以被描述为一个三次以上的多次函数。由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得出以下两条基本的判断:

1、生产关系是主变量,生产力是因变量,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2、生产关系小量的变化,会导致生产力大幅度的改变。

反之,如果将生产力作为主变量、生产关系作为因变量,依据的“三要素”原理,无法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由此说明,生产力只能是结果,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个自变量。还需要明确的是,生产关系只是个中间变量,而不是基本变量,因为生产关系又由社会分工、社会分配、所有制这三个要素构成,通过数理建模的方式,可以更为清晰地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此不作进一步分析)。

五、结论

生产关系三要素_生产力和生产关系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通过前面的分析论证,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结论:

1、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2、无论是原始社会初期的生产力还是现代社会的生产力,从它们的形成过程看,都是先有生产关系,后有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第一性的,没有潜在的生产 关系就不会有现实的生产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而不是矛盾关系;生产关系的小量变化,会导致生产力大幅度的改变。

由此说明,生产力的发展不会直接导致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改革,必须而且必然是针对生产关系;把“生产力”当作物质性的存在,从而否定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盲目的、片面地追求生产力发展,是十分错误的。

江西南昌大学 卢至平(笔名) 2012-3-7

帝阁栖鸠digger79 注: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西风渐紧,中国的传统文化备受摧残,尤其是以主义为代表的、没有灵魂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使人们的心灵蒙上了厚厚的尘埃,使中国人智慧丧失、道德沉沦!现今的中国社会,只有小聪明,全无中华古人的大智慧,我们当今的社会除了追求金钱和物欲,还能做点让世界人民看得起的事情否?!

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在依据是什么?是自然逻辑以及社会人伦。人们常抱怨当今中国的“教育失败”,失败在哪里?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我们至今都是在用唯物主义“武装”我们的头脑,错误的思维逻辑颠覆了我们先天的、纯良的意识能力,人们的思想被教科书的思维逻辑搅乱了!所以在中国接受教育,心灵被摧残的,是极其痛苦的事情;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就同样的混乱不堪,人们无法快乐。

在此,我要大声疾呼:我们是失败在思想意识形态里!我们的上一代人被外来的、错误的思想理论忽悠了,然后又一代一代地忽悠下去,让人们失去了基本的、先天的判断力,还能奢望什么创造发明和社会进步?杯具啊,杯具!

期待讨论文章:digger79@126.com[/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