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科学发展观指导意义_科学发展观毛概选题_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意义(5)
(2)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第一,实现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党在理论上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13、如何理解党的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2.扩大,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14、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制度,在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制、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15、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还记得二战时十个中国人都不够一个日本鬼子打吗